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
【打印】
【页面调色版
】
发布时间:2015-06-10
点击次数: 次
内容简介:哈尔滨市政府拟在呼兰国家森林公园中建设松花江北岸生态动物园,介绍呼兰国家森林公园现状及拟建动物园的优、劣势。
呼兰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简介
一、地理位置
呼兰国家森林公园,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南部,松花江北岸,北部与杨林、二八、方台三个乡镇接壤,哈市中心城区最近路程距离为67公里。公园地处长白山地以北,张广才岭西坡的松嫩平原南部,地理坐标为东经126°59′12″-127°04′36″,北纬46°04′55″-46°00′44″。
二、总面积及地貌特征
园区总经营面积3120公顷,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88公顷,人工林面积1744公顷,天然林面积483公顷。
园区大致西北-东南走向,南邻松花江大顶子山水利杭电枢纽形成的库区湖面,东与巴彦交界,施业区全长26公里,东西狭长,最窄处几百米,最宽处2.3公里,植被较好,植被类型为小兴安岭南坡类型,为松花江沿岸雨水冲蚀形成的沟壑丘陵地貌,山体最大高程为188.4米,最低为116.5米,起伏不大,最大坡度35°,平均坡度15°。土壤主要包括暗棕壤和沼泽土两个土类,暗棕壤土类面积大,分布广。沼泽土分布不广,也不连片,在河谷泛滥地,交接洼地和积水线等地有分布。园区处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,境内气温差异不显著,春季风大少雨,气候干旱;夏季高温,雨量充足;秋季冷凉短促,多偏西风;冬季严寒,少雪干燥,多西北风;年积温区域性差异不超过100℃,年平均气温3.3℃≥10℃,年积温2,782.9℃。最低气温-33℃,最高气温35℃,全年平均降雨量500㎜,降水幅度762.8㎜-323.4㎜,蒸发量年均1,464.6㎜。全年无霜期134天。施业区经营总面积3120公顷。
三、资源情况
(一)森林资源(树种组成)
园区森林资源按树种组成分为针叶纯林、针叶混交林、阔叶混交林、柞树纯林、针阔混交林。主要木本植物有:红松、樟子松、落叶松、胡桃楸、黄菠萝、柞树、椴树、山杨、春榆、色木、花曲柳等20多种;灌木有:山里红、山丁子、山杏、山槐、稠李、桑树等亚乔木资源。
(二)草原资源
因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蓄水影响,现基本无相关资源。
(三)其他植物资源
主要包括:胡枝子、刺五加、卫茅、山刺玫、山葡萄、软枣子等灌木及藤本植物;玉竹、穿山龙、苦参、天南星、五味子、防风、柴胡等野生中草药;荷花、睡莲、菱角、浮萍等野生水生植物;山野菜有:蕨菜、野鸡翅等10多种;菌类有:松树伞、油蘑、榛蘑等10多种,山产品较为丰富。
(四)水资源
因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蓄水影响,现园区内水面总面积约为70平方公里,其中包括:松花江江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、园区内部自然河流面积约10平方公里。
(五)旅游资源
公园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,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不可多得,集山、水、林地为一体。园区地处的黄土山林场山体逶迤,谷岭相间,天然与人工林相间构成的森林景观是最具特色的绿色旅游资源。黄土山东部秀山奇谷、森林茂密,远观近游,皆是美景。西部丘谷纵横,沿江地段有大面积细柔河滩沙地,是沙滩疗养的优质资源。公园东部为漂河湿地,堪称国内最大面积的城市周边湿地群之一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,具备观赏、采摘等独特条件。公园2013年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,2014年晋升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,现已申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(审批中),同时加入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,为协会理事单位。
(六)交通状况
目前,由先锋路出发经哈同公里到达园区为路程最近线路,在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全线竣工通车后,将为哈市市民提供一条到达园区最便利、通车条件最佳、沿途景观最丰富的新通道。到达园区现主要有如下四条路线:
1.年底通车的北岸防洪抢险通道:哈尔滨市区-江湾路、北京路-呼口大桥-公园景区;
2.南线:哈尔滨先锋路-哈同高速-宾西开发区-枢纽接线公路-航电枢纽;
3.北线:哈尔滨市区-呼兰区-哈肇公路-杨林乡(二八镇、方台镇宋家村道口)-景区;
4.水运:从九站公园沿松花江下行70公里可停靠景区中心码头。
(七)服务设施
由于此前未进行旅游开发,暂无相关配套服务设施。
(八)其他情况(野生动物资源)
林场施业区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,狐獾、山狸、松鼠、花鼠等,鸟类有野鸡、野鸭、隼、鹰、野鸽子、松鸦及季节性迁徙鸟类。
四、拟建动物园优势
1.自然风貌独特,开发潜力巨大
松花江森林公园总面积约达100平方公里,区域面积广阔。临近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,具有丰富的水体资源优势。在浩瀚江水的簇拥下,绵延26公里的大面积沙滩,形成了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难得一见的"黄金江岸"景观。再加上与江水遥相呼应的黄土山,及丰富的森林资源,使整个园区形成山、水、林、滩交融的独特自然风貌,具有了建设大型动植物公园、自然旅游景区的优厚条件。目前,哈市近郊周边自然景区尤其是这样兼具山、水、林、滩景观的优质自然景区较少,广大市民也期待一处集观赏、徒步、戏水、沙滩休闲、作物采摘等旅游项目于一体的景区。更重要的是,目前园区整体均处于未经开发的"原生态"状态,也未修建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,开发潜力巨大。
2.交通条件便利,水陆均可到达
园区位于哈市呼兰区与巴彦县交界,共有四条水陆线路可到达,距中心城区最短路程仅约67公里,交通条件极其便利。随着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的全线通车,从陆路乘车到达时间将少于1小时,真正纳入哈市"1小时生活圈"范围内。
3.集群优势明显,推动区域发展
园区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集群优势,前往途中可以经过金河湾湿地公园、东北虎林园、呼兰河口湿地、松花江避暑城、波塞冬海洋王国等优质旅游景区。在此建设大型动植物公园,有利于形成松花江北岸近百公里的"黄金旅游带",大大推动我市旅游产业、旅游经济发展,带动周边区域发展。
五、拟建动物园劣势
1.园区内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空旷平地面积有限。旅游开发基本只能集中在黄土山南半部分进行,可能导致开发利用的总体空间,以及营造多种旅游规划项目所需的空间受限。地形条件适宜建设动物散养园区,相对不利于建设封闭观赏区。
2.园区整体出于原生态状态,可能导致建设投资金额较大。此外由于山地间存在大面积农林交错施业区,权属复杂,可能增加开发建设难度。加之园区内还有部分坟地,如统一征收土地,还会产生相关资金投入。
呼兰国家森林公园
二○一五年三月五日